查看原文
其他

癌症的意义已经改变了?

2016-05-26 中国生物技术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显微镜下的癌症HeLa细胞

  在电影《抗癌的我》(50/50)中,Adam Lerner被诊断为神经纤维肉瘤,这是一种脊柱神经组织的癌症。Adam坐在医生的办公室中,医生数次飞快地说出这个词,但是Adam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最终,他的医生使用的癌症这个词,此时Adam的视角变得模糊,医生的声音淹没在一阵紧张的铃声中。

Adam Lerner在电影《抗癌的我》中听到癌症后的反应

  很多人有这种真实的经历。癌症仍然是人们在看病时最不想听到的词。然而不幸的是,你认识的某个人肯定听过这个词,大约有40%的人在一生中会患上癌症。每个患者的故事都不同,而且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美好的结局。但是由于最近几十年对癌症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被诊断出癌症的患者所面临的生存状况比过去好了很多。

  目前肿瘤学领域进展迅猛,似乎每天都有各种科学论文提出新的治疗方法和发现。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癌症对于医生和研究人员的意义已经改变了这一事实,就无法理解这些新成果。专家们对于癌症的理解,如何治疗和诊断,在近几年都变得更加成熟,很多过去的固有观点都不再适用了。

  美国癌症协会的副首席官Len Litchenfeld说:“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认为如果癌症及早发现就可以治愈。现在我们的看法更加成熟了。我们的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癌症。我们对于癌症极其运作原理的理解也在不断进化。”

  癌症并不是一种疾病,事实上它是数百种疾病。这些疾病并不相同,它们的相同点就是都由基因突变引起。

  当人们想到癌症时,脑中出现的图片与《抗癌的我》差不多。但是这些年来肿瘤学家发现,癌症其实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不过免疫系统通常都有能力修复这些问题。Litchenfeld说:“很多人都有家人、朋友或者同事被诊断癌症的经历,但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致命。”一些癌症发展缓慢,或许永远都不会出现问题,而另一些具有攻击性的癌症则需要快速进行治疗。

  由于被诊断出癌症的人口比例在增加,很多人认为现在癌症的发病率更高了。但并不是这样。Litchenfeld说:“癌症看上去发病率高了,但其实是因为我们发现的癌症种类多了,而且人的寿命长了。”寿命增长,意味着有更大的机率患上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事实上,年龄是造成癌症的最大因素。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调查,在1975年至2011年间,癌症的病例在不断减少,癌症的致死率降低得更多。

  癌症致死率降低的原因有很多,预防和治疗都起到了作用,因为肿瘤学家对人们罹患癌症的原因更加清楚。但是癌症致死率降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患上与烟草相关的癌症更少了。自从上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吸烟会增加癌症概率,所以建议人们戒烟。

癌变分裂的HeLa细胞

  尽管关于癌症预防有很多错误信息,医生们已经很清楚如何预防癌症了。Litchenfeld说:“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只要戒烟,减肥,增加运动就可以预防癌症。”

  由于癌症预防并没有被很好的理解,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医生们花了大量的资源研究如何治疗癌症。很多的癌症治疗方法纯属巧合。医生采用化疗的方法,希望杀死癌细胞。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发现了致癌基因,控制癌症生长和死亡的基因如果发生了突变,就会导致癌症。这项发现震惊了肿瘤学界,使人们意识到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会导致基因突变。

  这项工作促进了很多治疗方法,癌症治疗的新篇章就此打开。研究人员指出了免疫系统在人体内部与癌细胞斗争的方法,提出了免疫疗法。理解了导致癌症的基因驱动,并且随着基因测序越来越便宜,医生们可以以基因突变为目标寻求治疗癌症的方法,这被称为精确医疗或者个性化医疗。

  这些知识也使得医生对癌症的治疗和诊断更加具有选择性。NCI的William Dahut说:“有一种观点认为早期发现癌症对患者更好。但是类似前列腺癌这样的癌症,如果在发现初期医生便采用激进的疗法,很可能会导致其他的癌症,形成所谓的次生癌症。过于频繁地筛查其它类型的癌症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人体结缔组织中发现的癌细胞

  Dahut说:“及早诊断可以会导致治疗引起的副作用。人们经常在体检的时候接受肿瘤标志物筛查,有些时候是有用的。但是在两次筛查期间发生的癌症通常是最恶性的。”在多年鼓励人们经常接受肿瘤筛查之后,一些医生和公共卫生部门开始建议人们不要过于频繁地做这件事。

  在肿瘤学方面的这些实质性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有了所有的答案,事实上,我们对某个方面了解得越多,就会变得越复杂。Dahut说:“精准医疗这个概念要求患者有独特的突变性状,并且希望它可以用于指引癌症治疗。但事实上这比人类想象得更加复杂。”有多个突变驱动肿瘤,即使肿瘤学可以准确描述它们,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去应对它们,更不用说某种药物能同时针对多种突变。临床试验系统的目的是测试治疗不同位置的肿瘤(肺、甲状腺等),而不是针对导致癌症的特定基因突变。

  但是医生和研究人员仍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持乐观态度。通过更好地了解癌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法,医生们正在寻找与病人探讨癌症风险的新方式。患者将尽早与医生谈论会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所以他们可以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随着研究人员从患者身上收集到更多的数据,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如何互相作用使癌症更加或者更不具有攻击性,并可以找到以多个基因突变为靶标的治疗方法。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癌症HeLa细胞凋亡

  Litchenfeld并不确定这些尖端治疗方法何时可以用于普通患者。对他来说,最大的意义是改善患者护理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癌症的诊断不再是宣判死刑,但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会好。我们需要确认全国的人民都可以得到相同的高水平的治疗,并且在治疗的缓解期仍然能保持高质量的生活,不会由于支付医药费而破产,不会导致次生癌症。

  考虑到肿瘤学进步的速度,有一件事是确定的:癌症在十年内的存活率将会大大提升。治疗、预防以及关于癌症的文化观点每天都在进步。但在大众认知上仍然有很多错误信息,而且治疗癌症的方法通常很令人迷惑,而且充满了术语,就好像是在看一部真正的技术电影。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201601”可阅读二零一六年一月热文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TOP30(统计周期:2013.5.1-2015.11.30)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

1、中式体检让美国医生瞠目结舌 (2014-05-18)

2、Nature:中国将大力改革科研资助体系,“973”和“863”将被停止 (2014-10-25)

3、解读美国2015版饮食指南 (2015-02-22)

4、两颗卵子成功产下健康幼鼠,男性已成多余? (2015-11-19)

5、施一公组:六年,一场“聚光灯”下的负重跑 (2014-07-04)
6、“科研过劳症”离你并不遥远 (2014-08-22)
7、上海下月起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工资照发 (2015-10-30)
8、25位诺奖获得者联名支持转基因 (2014-08-02)
9、新激励!科研人员劳务费可占项目经费70% (2015-11-18)
10、癌症治疗16个谎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辟谣 (2015-02-01)
11、Nature:中国顶级研究机构TOP 200 (2014-12-20)
12、一项提前终止的大型临床试验警世 (2015-09-14)
13、一篇Ebola论文之沉重:六名作者去世 (2014-08-31)
14、每天走路1万步等于健康?大错特错!(2015-05-10)
15、哈佛大学遗传学家:转基因食品安全之我见 (2014-05-08)
16、Nature:中国科学界面临重大改革(2014-09-24)
17、患癌症是运气差?科学家:是的!(2015-01-03)
18、《自然》今日宣布:开放所有研究论文(2014-12-02)
19、迪拜长子之死:过度运动也可能是“凶手”!(2015-09-22)
20、国内科学家们为什么显得浮躁?(2014-10-11)
21、中国医疗大数据发布(2015-03-27)
22、粪便能看出你能活多久?(2015-11-28)
23、关于你的床单肮脏的真相 (2015-10-18)
24、施一公: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 (2014-11-07)
25、少睡2小时,相貌大不同 (2015-05-30)
26、越早当爹,越早去世? (2015-08-15)
27、运动改变你我的DNA (2015-05-01)

28、施一公、王晓东院士: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2014-05-05)

29、中国人为什么反转基因 (2014-08-10)

30、喝酒脸红意味着患癌症几率大? (2015-02-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